“机器换人”,未来已来发表时间:2021-07-09 14:35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与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具备低成本、高效率以及24小时工作的特点。近年,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随之上涨,我国制造业人力优势不再,在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机器换人”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成为新的潮流。 自改革开发以来,人口优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这种优势主要是存量优势,但连续多年的经济高峰增长已经用完人口存量优势。人口存量优势消失的用时,未来面临的是劳动力短缺,今后我国劳动力将受到新生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的两面夹击,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同时也面临劳动力供给下降的现实条件。 机器人代替人工 ↑ 用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这已是国内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在成本收益的考量下,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企业在“上与不上机器人”临界点的纠结仍未突破;3C、工程机械、物流等细分行业的临界点逐渐临近,有望在未来数年内,率先实现需求端的爆发性增长。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均价25万元左右,并且价格呈下行趋势。机器人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基于机器人重构的自动化生产线,随着人工成本上升,而机器人目前的成本,平均每年大约以4%的比例下降。通常传统企业投资机器人,能在5年内回收成本的生产线,都认为有替换价值。但在电子电器等3C行业,因为产品周期较短,自动化生产线很快面临更替,机器人生产线投资回报期,要缩短到半年至一年。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如果用户选用机器人,那么: (1)一次购买成本不超过3个工人年工资总额; (2)维护成本不高于1个工人的年工资; (3)生产效率大于人工的2倍以上。 多数用户认为理想的采购条件是:单台机器人能替代3个工位,同时2年内回收投资。举例来说,一台焊接机械手成本20-30 万元,可替代2-3 名熟练工。东部地区焊接工人工资7000*12*3=252000万,1年时间回本。中部地区焊接工人工资5000*12*3=18万,不到2年回本。所以说,工资是一个敏感系数,投资回收期的临界点是1年。如低于1年投资回收期,0.5-1年,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就会上升很快。 综上所述,结合国外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历程,未来10 年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快速成长期”,存在三股力量来驱动这个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推力”;人口构成造成未来劳动力短缺与制造业用人成本趋势性上升的“拉力”;政府政策扶持的“催化力”。 机器人市场 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常有工业机器人“身影”。其中汽车工业的应用最多,比例达38%。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本体产值约9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规模约270亿元。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达123亿USD,全球每卖出3台,就有一台卖到中国。目前中国机器人的占比达全球的42.4%。 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2001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而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0%。2014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依然猛增54%,达到5.6万台。在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达到14万台,并且数量在不断地攀升,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万台。 同时,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等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主动适应了制造业潮流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这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日,工业机器人大省广东也出台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2015~2025)》该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广机器人产业,促进机器人应用。在中央与地方政策不断利好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可期。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安监总局发布通知表示,决定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开展机器人作业试点工作。这十家企业主要涉及煤炭、石油与钢铁等重要以及基础性领域,随着“机器换人”逐渐在这些领域变为现实,工业机器人应用将不断得到推广,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增长。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2015年,自主品牌台占比达32%,销售金额占比仅为8% 。“中国制造2025”同时提出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要达到80万台。 不过,以前由于核心技术缺乏,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尤其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我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受制于人,只能购买高昂的国外设备,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加大研发水平,早日摆脱国外机器人品牌对中国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的控制。 智昌智造 时至今日,机器人核心技术已不再垄断在国外“四大家族”的手里。智昌集团在甘中学博士的带领下,在机器人核心部件、单双臂机器人和智能工厂等业务方面均处于领军地位。 公司拥有智能机器人自主核心技术,业务范围涵盖机器人本体、智能制造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短短两年内,公司已成功打造了诸多具有示范性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并积极开拓应用技术系统集成,成为新一代高精智能制造行业的领跑者。 公司致力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打破国外品牌在机器人关键部件方面的垄断,真正实现中国“智造”的民族梦! |